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连续第八周走低,3月7日报1436.3点,周环比下跌5.21%。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拟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影响,欧美航线运价普遍承压。
SCFI运价
上海到欧洲运价1582美元/TEU,下跌111美元,周跌6.56%;
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517美元/TEU,下跌77美元,周跌2.97%;
上海到美西运价2291美元/FEU,下跌191美元,周跌7.70%;
上海到美东运价3329美元/FEU,下跌116美元,周跌3.31%;
波斯湾航线每箱运价975美元,下跌40美元,周跌3.94%;
南美航线(桑托斯)每箱运价2422美元,下跌348美元,周跌12.6%;
澳新航线每箱运价629美元,下跌116美元,周跌15.6%;
东南亚航线(新加坡)每箱运价439美元,下跌2美元,周跌0.45%。
近洋线方面,远东到日本关西、远东日本关东;远东到韩国每TEU与前一期持平。
近日,咨询公司Linerlytica报告称,MSC、Ocean联盟以及Premier联盟正在撤出部分跨太平洋和亚欧航线,以此来遏制运费不断下降的趋势。
例如,MSC原本计划于去年7月重新推出其跨太平洋的Mustang 航线,但由于新加坡的港口拥堵问题被推迟,如今该航线将彻底取消,原计划部署在该航线的船舶也将被转移到其他航线。
另外,海洋联盟推迟了本月亚欧NEU3航线的启动,而Premier联盟则可能暂停两条原定于5月开始的跨太平洋航线。
然而,Linerlytica认为,这些运力削减措施无法阻止运价的下行压力。“运价上涨计划已推迟至本月下半月,但在当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,这一计划也不太可能实现,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10%关税使得跨太平洋货量非常低迷。
Linerlytica表示:“承运商在削减亚洲至北欧航线运力方面显得犹豫不决,这对支撑运费的作用有限,因为计划于3月1日上调的运费在大幅降价预期下未能实现。
尽管上周末北欧SCFI运费上涨7.3%,但实际运费仍面临下行压力,因为贸易需求未能跟上供应的增长。”
欧洲航线本周的涨价计划未能实现,反而每大箱运价下跌了400美元。美西航线的运价已经跌破2000美元大关,目前维持在1800-1900美元之间,这已是不少公司的成本价,且预计月内还将继续下跌。
多位业界人士认为,美国频繁的关税措施以及对中国造船业征收高额费用,短期内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,导致经济与消费活动放缓,市场观望情绪浓厚。然而,长期来看,如果这些措施扰乱供应链并引发断链危机,海运需求可能会增加。
货代业内人士表示,第二季度传统上会有季节性改善和需求回温的预期。马士基最近宣布了4月欧洲航线的涨价计划,将每20尺柜的运价提升至2600美元,每40尺柜提升至4000美元。
至于美西航线,目前运价已经跌破2000美元防线,每40尺柜的运价在1800-1950美元之间,这已接近许多公司的成本价。如果运价持续低迷,新年度长期合同的签订将变得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