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年后集运业的首场硬仗——攸关全年获利的美线新年度长约价谈判的临近,船公司正紧张地准备应对。年前,船公司已派遣先遣部队前往美国,初步了解客户需求,并计划在3月初的泛太平洋海事会议(TPM)上展望市场前景。此次会议将由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主导出价定锚。
在红海危机的影响下,船公司在现货市场赚取了高运价,他们希望以此作为筹码,争取更优的长约价以保障自身利益,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运力过剩等挑战。然而,年前大陆出货高峰已过,2月下半月至3月的货量并不多,运价开始出现松动。有外媒传出,一些零售巨头试图维持去年的长约价行情,而更多中大型客户则选择延后谈判,以争取更多谈判筹码。
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在农历年前的报价下跌2.32%至2166.31点,这是红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四大航线首次同时下跌。货代业内人士估计,如果年后收货情况不理想,欧洲和美西航线的运价恐将跌破4000美元,而美东线则难以守住5000美元。
业界普遍认为,3月中旬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节点。届时,节后工厂复工,欧美下单情况也将逐渐明朗。如果运价无法回升,船公司将需要格外小心。因为今年将有创纪录的新造船投入运营,其中高达6成、近200万TEU集中在上半年交付。不过,由于红海危机仍未解决,船公司为了增加长约价谈判的筹码,预计将继续控制舱位以支撑运价。
同时,全美零售联合会(NRF)也发布了正面消息,预计美国上半年进口货量将较去年同期增长5.3%。这一消息对于航商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。
然而,阳明海运前董事长谢志坚形容今年的市场充满变数。在美线长约价谈判中,船货双方陷入了激烈的拉锯战。此外,美东国际码头工人协会(ILA)的合约将在9月底到期,如果该协会和码头、船公司无法达成一致,他们准备在10月进行罢工。这一因素也可能对谈判产生影响。
作为全球航运业、尤其是美线的重要产业会议,TPM预计将于3月3日至6日召开。届时,大型零售商、进口商等货主以及船公司、港口、货代、拖车、铁路等公司都将与会。经济学家也将受邀对全球经济与航运市场提出看法。船货双方将借此机会互相试探长约价的底线。会议结束后,双方将继续进行商谈。在沃尔玛等超大型货主敲定长约价后,其他客户的价码以及货代的合约价也将陆续出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