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红海危机的持续影响,中欧班列以其稳定、高效的特性迅速成为国际货运的最佳替代路线。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最新数据显示,本月10日,中欧班列今年已累计开出第1万列,比去年提前了19天达成这一里程碑,共运送了108.3万标准箱(20英尺柜),同比增长了11%。
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随着需求的激增,中欧班列的运价也显著攀升。从今年5月底的每大箱(40英尺柜)约6千至9千美元,现已上涨至1.2万至1.7万美元。
相比之下,去年5月底,运往欧洲的海运货柜运价仅为每大箱约1600美元,而中欧班列则为3500美元。红海危机后,海运运价迅速上涨,至今年5月底已涨至6千美元,与中欧班列当时的正常运价相近。然而,市场需求的激增导致中欧班列舱位紧张,运价随之飙升至9千美元,如今更是高达1.2万至1.7万美元。
尽管运价上涨,中欧班列的优势依然明显。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,通过中欧班列仅需约17天,较海运大幅节省时间。虽然近期因军演等因素导致部分货物运送时间延长至25-30天,但在正常情况下,中欧班列较海运能节省约25天的运输时间。
此外,中欧班列的网络布局和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。今年上半年,西(经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口岸)、中(经二连浩特口岸)、东(经满洲里、绥芬河、同江北口岸)三条运输主通道的开行量分别实现了13%、20%、5%的同比增长。南通道中欧班列更是实现了15倍的增长,自7月1日起,跨里海中欧班列已实现“一日一班”的常态化开行。截至目前,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,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,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。
为了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,我国已铺设了91条时速120公里的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,联通了61个城市,并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加强沟通协商,不断扩大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开行规模。
自6月15日起,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开行由每周5列增至每周17列,包括重庆、义乌、武汉、广州等城市在内的多个城市首次开行了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。
同时,中欧班列沿线的15个国家已建立了101个铁路箱还箱点,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目前,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已达53大类5万余种,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