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货代爆料,一个40英尺箱的运价仅为7美元,而竞争对手的报价已经压到1美元……
在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,货代报价呈现出极端的情况。
这位货代坦言:“我们和承运商现在就是靠西行运价勉强度日,东行就更指望不上了,因为舱位压根装不满。”
“有些地方甚至1美元就提供舱位,算上碳排放之类杂七杂八的附加费,但最终支付的费用还不到50美元。”
从德路里3月2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集装箱指数(WCl)来看,欧洲至东亚航线的运量处于寒冬。
1月份欧洲至东亚航线的需求为42.42万TEU,与2023年1月的47.5万TEU相比,差距明显。
有德路里分析师表示,东行方向舱位闲置严重,为减少损失只能以极低的价格揽货。
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速放缓,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导致欧亚的贸易降低,货运需求从而下降。
如果这种“1美元”现象持续下去,将对整个航运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。
有分析师说:“如此一来,将进一步压缩货代和承运商的利润空间,为了降低成本,企业可能会在服务质量上大打折扣,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。”
此外,近期中东红海危机的再次爆发,全球的供应链在遭受疫情冲击后又迎来新的地缘政治影响,部分企业也将重新规划商业布局。
除红海通行风险外,还要关注中美关税政策、俄乌冲突等,部分企业或许会重新规划物流路线,可能推升绕道成本,或扰乱区域贸易流。
展望今年集运市场供需,Alphaliner预测数据显示,2025年运力供给增长5.7%,需求增长约2.5%,供过于求压力仍在,但增速较2024年趋缓。
从各船司发布的公告上来看,尽管有航运公司计划在4月上调运费,但4月首周实际成交价仍延续3月底的报价,运价并未上涨,仍在维持。
未来欧亚航线的运价将会如何改变,企业、货代以及相关从业者都需密切关注,以便及时做出调整。